三月二十九日
四旬期第四周 星期二
圣若望福音5:1-16
【若五1-2】这些事后, 正是犹太人的庆节,耶穌便上了耶路撒冷。在耶路撒冷靠近羊门有一个水池,希伯来语叫作贝特匝达,周围有五个走廊。
﹝註解﹞「靠近羊门有一个水池」『羊门』的『门』字,或称『市集』(market);『羊门』(参厄下三1)位於圣殿东北角,献祭用的羊都由这门牵入。『有』字原文是现在式,表示在写本书时,那水池还存在。
「希伯来语叫作贝特匝达」因这水池係专供养病之用,故称之為『怜悯之家』(贝特匝达的原文字义)。
「周围有五个走廊」水池的四周都有走廊,另有一走廊将池分為两半,形成所谓『双子池』。『走廊』係有顶盖的柱廊,柱子高达二十餘呎;专為收容病人,在里面躺卧安歇之用。
【若五3-4】在这些走廊内,躺著许多患病的,瞎眼的,瘸腿的,痳痺的,都在等候水动,因為有天使按时下到水池中,搅动池水;水动后,第一个下去的,无论他患什麼病,必会痊癒。
﹝背景註解﹞人们相信那水池具有治病的功效,因此各方的病人在这里等候要得著医治。
【若五5-6】在那里有一个人,患病已三十八年。耶穌看见这人躺在那里,知道他已病了多时, 就向他说:「你愿意痊癒吗?」
﹝註解﹞若望没有说明他生的是甚麼病,但从他行动不便的情形(参7节)看来,似乎是一种瘫痪的病,或许至少是瘸腿的。
我们虽然不是靠自己的意思得救,但耶穌拯救一个人以先,他必须愿意接受救恩才行。
【若五7】那人回答说:「主,我没有人在水动的时候,把我放到水池中;我正到的时候,别人在我以前已经下去了。」
﹝註解﹞本节表徵人所能给的帮助,乃是指示人一些解决人生问题的办法(「水动的时候... 已经下去了」),却不能给人力量使之履行那些办法(「没有人…把我放到水池中」),因此对软弱无能的人毫无助益。
本节也充分暴露了人性的不合理性:(1)自私:让人争先恐后,不顾别人的死活,只顾自己求得医治;(2)本末颠倒:病情较轻的,反而先得医治,病势最严重的,总是得不到机会。
【若五8-10】耶穌向他说:「起来,拿起你的床,行走罢!」那人便立刻痊癒了,拿起自己的床,行走起来;那一天正是安息日。於是犹太人对那痊癒的人说:「今天是安息日,不许你拿床。」
﹝背景註解﹞梅瑟法律禁止人在安息日作工,并没有禁止人在安息日拿床走路(参出廿10~11;卅一13~17),而是犹太辣彼对梅瑟法律的解释,禁止人在安息日拿重的东西,包括移动傢俱及担负重担。
﹝註解﹞安息日是為人设立的,并不是人為安息日而立的(参谷二27);知所先后,是我们明白天主心意的诀窍。
【若五11-16】他回答他们说:「叫我痊癒了的那一位给我说: 拿起你的床,行走罢!」他们就问他:「给你说拿起床来,而行走的那人是谁?」那痊癒的人却不知道他是谁,因為那地方人多,耶穌已躲开了。事后耶穌在圣殿里遇见了,他便向他说:「看,你已痊癒了,不要再犯罪,免得你遭遇更不幸的事。」那人就去告诉犹太人: 使他痊癒的就是耶穌。為此犹太人便开始迫害耶穌,因為他在安息日做这样的事。
﹝背景註解﹞按犹太人经师对梅瑟法律的解释,除非病人性命堪虞,不然在安息日治病是违反诫命的。
﹝註解﹞「因為他在安息日做这样的事」『做这样的事』原文的动词是指继续进行的动作,意味著不止一次事件,而是经常这样作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