礼仪年安排简介
导言
教会礼仪年的核心是主日,及周年的逾越节,并配以圣诞节的庆祝,藉此,教会庆祝和体现基督的救世工程:基督的降生成人、死而复活、赐下圣神,使我们活在他的圣神内,直到他的再来、天国的完成。
同时,基督的救恩是不断实现及生效的,故此,教会代代出圣人。圣人是被基督所救赎,与天主计划合作的人;他们的榜样和代祷,使我们效法他们跟随基督,接受基督的救恩,与天主的计划合作,迈向成圣的人生目标。因此,教会在礼仪年中,也庆祝圣人瞻礼,以彰显基督的救恩,及以圣人作我们的榜样。当然,教会经过二千多年,拥有众多如云的圣人,天天都可以有圣人瞻礼,但为使圣人瞻礼,不会盖过救主基督的庆节,以致模糊了我们信仰的核心,故此,按照圣人们在教会中不同的见证作用,亦有不同方式的庆祝。
i. 普世教会都庆祝的主基督、圣母及圣人的节日(solemnities);
ii. 普世教会均举行的主基督、圣母及圣人的庆日(feasts);
iii. 普世教会均举行的「圣人必行纪念日」(obligatory),或留给本地、本区,或修会、团体举行的「圣人任选(自由)纪念日」(optional)。
而且所有安排,都常以「主日」为主,再配以偶然遇上主日的庆节,使之相得益彰。
「主日」乃每周庆祝和体现基督复活的日子,是所有「庆日」之首。
「逾越节三日庆典」乃每年庆祝和体现基督逾越奥迹的日子,犹如「主日」在每周的重要,是全年「节日」之首。
礼仪年中,救主基督的「节日」有:「圣诞节」(12月25日)、「主显节」(1月6日)、「预报救主降生节」(3月25日)、「复活节」(逾越节)、「耶稣升天节」、「五旬节」、「基督圣体圣血节」、「耶稣圣心节」。
以上节日当中,「圣诞节」和「复活节」均有八日庆期。
救主基督的「庆日」有:「圣家节」、「主受洗节」、「献主节」(2月2日)、「耶稣显圣容节」(8月6日)、「十字圣架节」(9月14日)。
这些救主的「节日」和「庆日」,以不同角度,标志并体现救主基督降生成人、救赎世人的逾越奥迹,及其中的救恩事件。其中与主日分不开的,有「复活节」和「五旬节」,又有一些是可移于主日[3],俾能方便全体信友庆祝的,如「主显节」、「耶稣升天节」、「基督圣体圣血节」[4]。
「圣诞节」(12月25日)如遇上主日,仍然举行。
「献主节」(2月2日)、「耶稣显圣容节」(8月6日)、「十字圣架节」(9月14日),如遇上常年期主日,仍然举行。
至于「预报救主降生节」(3月25日),若遇上较重要的四旬期主日,则移于3月26日(星期一)举行;若遇上圣周或复活节八日庆期,则移于复活节八日庆期后之星期一。(拜占廷礼正教会,3月25日无论遇上四旬期主日或圣周等,都同日举行「预报救主降生节」。)
「耶稣圣心节」与星期五纪念救主受难的传统有关,故在星期五举行(其实,许多地区,自十七世纪,都习惯于每月首星期五,举行「耶稣圣心」敬礼)。
「圣家节」及「主受洗节」本来安排于「圣诞期」内的主日,作救恩事件的庆祝,但如安排不到在主日举行,则移于平日。
圣母的节日有:
12月8日「圣母无玷始胎节」
1月1日「天主之母圣玛利亚节」
8月15日「圣母蒙召升天节」
以上的圣母节日,都标志着圣母在基督救世工程上的角色,及基督救恩在圣母身上的体现,并作为我们得救的先声。
1月1日「天主之母圣玛利亚节」,如遇上圣诞期主日,仍然举行。8月15日「圣母蒙召升天节」,如遇上常年期主日,仍然举行。
12月8日「圣母无玷始胎节」因为在将临期内,如遇上较重要的将临期主日,便要移于12月9日(星期一)庆祝。同时,12月8日「圣母无玷始胎节」,亦指向怀胎九月后的9月8日「圣母诞辰」(节日)。在历史发展上,可能是先有9月8日「圣母诞辰」的日子,再引伸到12月8日「圣母无玷始胎」的日子(拜占廷礼正教会则称12月9日为「亚纳怀孕天主之母」的日子)。
圣母的庆日有:
9月8日「圣母诞辰」(庆日)
5月31日「圣母访亲」(庆日)
这些庆日都与圣母作为救主母亲身分的救恩事件有关。除此以外,有关圣母的其它日子,都是纪念日,或自由纪念日。
「圣母无玷之心」(纪念)与「星期六」敬礼圣母的热心习惯有关,故安排在「耶稣圣心节」(星期五)翌日「星期六」举行。
宗徒的日子:
宗徒的日子,基本上都是「庆日」,只有6月29日「圣伯多禄及圣保禄宗徒」列作「节日」,因为这两位宗徒,是罗马教会的两大柱石和主要主保,故在罗马教会中,以「节日」来庆祝;又罗马教会是众教会之长,如伯多禄是宗徒之长,故普世教会也以「节日」庆祝。因此,「圣伯多禄及圣保禄宗徒」(节日),若遇上常年期主日,仍然举行。
其实,按礼仪年历的优次原则,各个别教会,也可在她们的专用日历中,将她们的主要主保日,列作「节日」庆祝。
与罗马教会有特别关系的「庆日」
除6月29日「圣伯多禄及圣保禄宗徒」的节日外,与罗马教会有特别关系的「庆日」还有:
8月10日「圣老楞佐」(庆日);他是罗马的执事,也是罗马教会非常著名的殉道者。
11月9日「祝圣拉特朗大殿」(庆日);拉特朗大殿,又名「救世主大殿」,是罗马主教座堂,当然它的祝圣纪念,在罗马教会是「庆日」,如同香港主教座堂的祝圣纪念,在香港教区也是「庆日」;不过,因为罗马教会是众教会之首,故罗马主教座堂的祝圣庆日,也在普世教会庆祝。11月9日「祝圣拉特朗大殿」(庆日),以主基督的庆日方式,如遇上常年期主日,仍然庆祝。
其它「节日」和「庆日」:
12月26日圣斯德望是庆日,因为他是首位殉道的基督徒(宗7:54-60)。
12月28日「诸圣婴孩」殉道是庆日,因为他们是福音中首批无辜牺牲的殉道者(玛2:13-18)。
于是,在圣诞节的八日庆期内,传统上便有三个「庆日」,好以三类不同的见证,为基督作证:
12月26日圣斯德望代表着甘愿牺牲流血的殉道见证;
12月27日圣若望宗徒代表不流血的生活见证;
12月28日诸圣婴孩代表无辜牺牲者的殉道见证。
这些不同的见证都指向基督,他是天父忠实的唯一见证;死者中的首生者(默1:5)。
3月19日「圣若瑟」的日子是「节日」,因为圣若瑟是圣母的净配、圣家之长,在救恩史上有特别的角色。3月19日「圣若瑟」(节日),如遇上较重要的四旬期主日,则移于星期一(3月20日)举行;若遇上圣周,则移于圣枝主日前星期六举行。
9月29日圣弥额尔、圣加俾额尔、圣辣法耳三位总领天使的日子,是「庆日」,因为他们在救恩史中,是天主的使者,犹如使徒。
11月1日「诸圣节」是「节日」,联同11月2日「追思亡者」,是庆祝主基督救恩的实现和希望,如遇到常年期主日,仍然举行。
其它圣人的日子和圣若翰洗者诞辰(节日)
其它圣人的日子,基本上是载于罗马教会通用日历中的「纪念日」,或留给个别教会和团体(包括修会)的「自由纪念日」,唯独6月24日「圣若翰洗者诞辰」是「节日」,而8月29日「圣若翰洗者殉道」却如一般圣人,只作「纪念」。
按教会传统,圣人的纪念是「庆死」不「庆生」,因为「死亡」是逾越到天上生活的「生日」(拉丁文称为Natalis),故此,一般是选用圣人去世、殉道,或遗骸迁葬的日子,作为「纪念日」。
只有「救主基督」、「圣若翰洗者」和「圣母玛利亚」,教会才庆祝他们的诞辰,因为圣母和圣若翰洗者的诞生,是基督降生成人,救世事件中的一环;正如「圣母诞辰」(庆日)的进堂咏所说:「让我们以愉快的心情,庆祝童贞圣母玛利亚的诞辰,因为正义的太阳(拉3:20)、我们的主基督由她而出生」;又如「圣若翰洗者诞辰」(节日)前夕弥撒进堂咏所说:「上主的天使对匝加利亚说:你的儿子在上主面前将是伟大的,他还在母胎中就充满圣神,许多人要因他的诞生而喜乐」(路1:15,14);同样,「圣若翰洗者诞辰」(节日)当日弥撒进堂咏又说:「有一个人,名叫若翰,是天主派遣来的,他来是要为光作证,并为上主准备一个合意的民族」(若1:6,7;路1:17)。
「圣若翰洗者诞辰」(6月24日)作为「节日」,是因为圣若翰洗者是救主基督的先驱,准备基督的道路。主耶稣曾说:「妇女所生的,没有一位比若翰更大」(路7:28),又说他比先知还大(路7:26-28),因为圣若翰洗者指出耶稣基督就是「除免世罪的天主羔羊」(若1:29)。
「圣若翰洗者诞辰」(6月24日),如遇上常年期主日,仍然举行。
「圣若翰洗者殉道日」(8月29日),则如同一般圣人,是「纪念日」。
3月20日或21日「春分」(日夜同长),此日之后,日比夜长。古人以3月25日约为「春分」,是天主创造天地的第一天:天主说有光,就有光,于是,教会就在当天庆祝「预报救主降生」,因为基督降孕就是真正的光明进入人间。同时,有些教会也以「春分」之日,是救主基督在十字架上牺牲的日子,因为基督作为「真光」,必要战胜罪恶的黑暗(见从第八世纪到1969年「预报救主降生节」的「领主后经」,以及「三钟经」的结束祷文)。
「春分」(3月20日或21日)之后的「预报救主降生节」(3月25日),也指向「冬至」(12月21日或22日)之后,怀胎九月的「耶稣圣诞节」(12月25日)。罗马人以12月25日约为「冬至」(夜最长的一天),此日之后,日渐长,夜渐短,遂以此日作为「太阳神生日」,罗马教会移风易俗,用来庆祝「真光进入世界」(若1:9):救主基督诞生人间(圣诞节)。
又325年尼西亚大公会议,通过以「春分」后(日比夜长)、「首次月圆」(晚上亦充满光明)之后首「主日」,庆祝基督的复活节,即新约逾越节,一方面是因为基督的新约逾越节,当在旧约逾越节(犹太人尼散月十四日:春分后首次月圆)之后,同时也因为要强调「主日」(第八天、一周的第一天)是耶稣复活的日子,并标志着光明已全面消除了黑暗。
还有夏至(6月21日或22日):日照最长的一天,此日之后,日渐短,夜渐长,教会就在6月24日庆祝救主基督的先驱:圣若翰洗者的诞辰。这是因圣若翰洗者说过:「他(基督)应该兴盛,我却应该衰微」(若3:30)。如此,圣若翰洗者的诞生(6月24日)又直接指向基督的圣诞(12月25日),亦即「冬至」(12月21日或22日)之后,日渐长,夜渐短,教会庆祝真光进入世界:基督圣诞(12月25日)。然后,最终,「冬至」又指向「春分」之后、首次月圆之后的首主日——「复活节」:光明彻底消除了黑暗。
当然;这些宇宙的元素,都只是以北半球的计算而言。
香港教区专用日历
香港教区作为遵守罗马礼的地区,除应用「罗马教会的通用日历」外,亦按《罗马礼仪年历总论》和《天主教法典》1224-1253条,安排教区的专用日历,特点如下:
1. 在香港教区当守的法定节日只有:全年所有主日(包括复活主日),及圣诞节(12月25日)。
「主显节」、「耶稣升天节」、「基督圣体圣血节」均移至主日举行,以方便全体信友参加。
2. 除教区主保「圣母无玷始胎节」(节日)外,两位传教区主保:10月1日「圣德兰.里修」及12月3日「圣方济.沙勿畧」、12月9日「主教座堂祝圣纪念」,及7月9日「中华殉道诸圣及真福」,均以「庆日」举行。
5月第二主日前星期六,举行「中华圣母」(纪念)。同时,10月最后第二主日举行「传教节」。
3. 按教区主教指示,农历新年期间,可举行「农历除夕弥撒」、「农历新春弥撒」及「农历新春后首主日弥撒」;四旬期内遇上农历新春,也有适应的礼仪经文。
4. 每星期五可免守小斋,但必须实践一些爱德和克己善工。
四旬期内,宜作特别善工,如每天参加弥撒、朝拜圣体或拜苦路。
圣灰礼仪星期三该守大小斋(如遇上农历新年节期,则免斋,但必须履行适当悔罪方式或济贫。)
圣周五纪念救主受难,该守大小斋。
根据文件:
1.《罗马礼仪年历总论》1969年
2.《基督徒成人入门圣事礼典》1972年
3.《罗马弥撒读经集总论》1981年
4.《天主教法典》1983年
5.《罗马弥撒经书总论》2002年
6. Ordo: missae celebrandae et divini
officii persolvendi, secondum calendarium Romanum generale, pro anno liturgico
2006-2007, Centro Liturgico Vincenziano, Roma, 2006.
[2] 为方便教友跟随教会的礼仪年历,香港教区每年的《礼仪记事手册》,都详细列明每日的读经,及节日、庆日,和纪念日的内容,但因篇幅关系,并没有列明任选(自由)纪念日。不过,《平日弥撒经文》则全部尽录,且有圣人的简史,以助祈祷默想。
[5] 古人计算「日」历「月」历,并不如今日精确,故当时所谓春分、夏至、冬至等日子,也只是大概相约而言,况且各地历法(罗马「儒略」历、犹太历、埃及历)的计算也有参差,到了公元1582年教宗额我略十三世,为调整「日历」的差误,从10月4日立即跳到15日,省略了其中10天,才有今天通用的额我略历,亦即本文所采用的日历。
所谓与宇宙元素有关的节日,是古人往往以天象记事,以方便记忆;尤其当事件发生时间不可考,又或各地历法不同时,最方便是以天象作为记号,且可藉天象把事件的内容彰显出来。
http://www.czjq.org/a/201802/11/a27334.htm