二月二十日
常年期第七主日
圣路加福音 6:27-38
﹝註解﹞经文脉络
路加所记载的耶稣的“平原言论”(路六20-49)共有三个大段落:首先是“四个祝福与诅咒”(20-26),其次是关于“爱仇”的教导(27-38),接著是关于自我批评的“比喻”(39-46),最后是整段教导的结语(47-49)。这个主日的福音主要是关于“爱仇”的教导,但也含有一些其他的主题(路六27-38)。
【路六27-28】但是我给你们这些听眾说:「应爱你们的仇人,善待恼恨你们的人;应祝福诅咒你们的人,為毁谤你们的人祈祷。
﹝註解﹞爱仇(27-28、32-35)
这段经文最主要的重点是关于“爱仇”的教导。我们首先要注意耶稣发言的对象是他的门徒(六20),因此对路加而言,“爱仇”并不是一般普遍性的原则,而是耶稣的门徒(基督徒)特殊的生活态度。基督徒虽然经验到天国临在的事实,但是天国的临在并没有将现实生活中的苦难与考验完全去除,这一点对初期教会而言尤其真实。初期基督徒团体在当时社会中是缺乏特殊保护的、弱势的、遭受压迫的团体,基督徒的仇人是比较强势的、握有权势的团体。
路加对生活在这种具体环境中的基督徒提出耶稣的教导:他们应该爱他们的仇人,善待恼恨他们的人,祝福诅咒他们的人,为毁谤他们的人祈祷(27-28)。对于遭受迫害的人而言,他们最后所能做的回应就是“为迫害他们的人祈祷”,路加也在他的作品中提出耶稣(路二三24)和斯德望(宗七60)作为最好的榜样。
【路六29-30】有人打你的面颊,也把另一面转给他,有人拿去你的外衣,也不要阻挡他拿你的内衣。凡求你的,就给他;有人拿去你的东西,别再索回。
﹝註解﹞放弃抵抗(29-30)
耶稣在提出爱仇的教导之后,紧接著要求门徒面对任何不当待遇都放弃抵抗的权利(29-30);类似的教导也出现在玛五39-42以及“十二宗徒训诲录”中。这个教导使爱仇的言论得到具体的指示,也反映初期基督徒具体生活的社会状况,他们是缺乏保护、遭受迫害的一群,爱仇成为他们生活中常常面对的课题。
【路六31】你们愿意人怎样待你们,也要怎样待人。
﹝註解﹞伦理的“黄金规律”(31)
耶稣要求门徒爱仇、放弃一切抵抗,并非为了息事宁人,避免更大的报复,而是具有非常深刻的理由:“你们愿意人怎样待你们,也要怎样待人。”(31)这句话从十八世纪起就被称为基督徒伦理的“黄金规律”,是对任何报复行动最绝对的批判。天主对人的态度是基督徒伦理观最深的根源,他们经验到天主不断地宽恕,从不施以报复;每个人都希望别人像天主一样对待他,因此他们也应该如此待他人。
【路六32-33】若你们爱那爱你们的,為你们还算什麼功德? 因為连罪人也爱那爱他们的人。你们善待那善待你们的,為你们还算什麼功德? 因為连罪人也这样做。
﹝註解﹞“爱仇”是与一切人平安共处
注意到路加当时所处的具体环境,读者便可瞭解,这段经文中所提到的爱仇的“爱”并不是一般的情爱之“爱”,并不要求在情感上特别的表达;只有如此爱仇才是可理解的。爱仇其实就是一个人面对他人应有的基本态度(参阅:申六5;肋十九18),虽然面对著张力与考验,仍能和他人平安共处。当然,这个态度必须超过人性基本的自然倾向,所以耶稣说“如果我们只爱那爱我们的,或者只善待那善待我们的”,就毫无特殊之处(32-33)。
﹝註解﹞“基督的爱”使基督徒有爱的能力
耶稣的门徒必须超越人性的层面进到更深的层次,这个要求之所以成为可能,是因为耶稣的临在与参与。基督徒永远不可忘记,在我们和所谓的仇人之间还存在著一个第三者,一个更重要的角色:耶稣基督。由于我们从耶稣(天主)领受了丰富的爱与宽恕的经验,我们才得到爱的能力,因而能挣脱“报复律”的桎梏,超脱“以牙还牙、以眼还眼”的恶性循环。当我们和耶稣一起走向他人时,仇人就不再是仇人,我们都是基督内的弟兄姊妹。
【路六34-36】你们若借给那些有希望偿还的,為你们还算什麼功德?就是罪人也借给罪人,為能如数收回。但是,你们当爱你们的仇人,善待他们;借出,不要再有所希望:如此,你们的赏报必定丰厚, 且要成為至高者的子女,因為衪对待忘恩的和恶人,是仁慈的。你们应当慈悲,就像你们的父那样慈悲。
﹝註解﹞慈悲的呼吁
这段福音中有一个和“黄金规律”相互呼应的句子:“你们应当慈悲,就像你们的父那样慈悲”(36)。旧约传统对于犹太子民最深的召唤,就是肖似天主(参阅:肋十九2、18),“慈悲”是犹太传统关于天主的特质的描述之一,路加福音对天主的慈悲有特别丰富的描写(参阅:路十五),并使之成为基督徒的基本生活态度。
【路六37-38】你们不要判断,你们也就不受判断;不要定罪,也就不被定罪;你们要赦免,也就蒙赦免。你们给,也就给你们;并且还要用好的,连按带摇,以致外溢的升斗,倒在你们的怀里,因為你们用什麼升斗量,也用什麼升斗量给你们。
﹝注解﹞不要判断与彼此赠与(37-38)
在慈悲的呼吁之后是两个具体的教导:不要判断他人,与彼此善待。不要判断他人的意思就是不要任意给人贴上标籤,或者强行归类。基督徒虽然能够而且必须强调信仰的价值观,但仍应保留他人自由抉择的权利;唯独天主有判断人的权利,谁若判断他人,便是僭越天主的地位。
福音经文最后使用一个商人交易的图像说明人们应该彼此善待。销售穀物的商人大方的将东西送给买主,象徵天主的爱胜过法律。耶稣透过这个比喻说明人们不可恶毒地彼此报复,而应该彼此善待以表达出天主无限的爱,因为彼此善待之中,人也更深刻的体验他们由天主所得到的恩宠。
﹝注解﹞【综合反省】
这段经文中蒐集了耶稣不同的教导,耶稣不仅教导祂当时的听众,也教导今日的基督徒“爱仇”。乍看之下这是一个过份的要求,但是基督徒蒙召的最高目标是肖似天主,“像天父一样慈悲”。我们在生活中所经验的天主的爱,引领我们超越我们的能力,超越本性的限制,达到天主创造我们的最终目标:和天父一样。
﹝注解取自林思川神父之笔﹞