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月十三日
常年期第一周星期四
圣马尔谷福音 1:40-45
【谷一40】有一个癩病人来到耶穌跟前,跪下求他说:「你若愿意,就能洁净我。」
﹝註解﹞癞病,今日称之为痳疯病,在圣经和犹太宗教中被视为最不幸的疾病,肋未纪十三和十四章详细记载了关于癞病的一切规定。谁如果不幸染上癞病,就相当于一个「活死人」(户十二12);因此,他如果被治癒,就有如由死人中复活。肋十三45规定癞病人「应穿撕裂的衣服,披头散髮,将口唇遮住,并且喊说『不洁!不洁!』」有关洁淨的法律主要是宗教礼仪方面的,因为以色列人自认为雅威特选的洁淨的人民。癞病人由于被宣告为不洁,便被禁止参与任何宗教礼仪。任何人若和癞病人有所接触,也会被「感染」而成为不洁的,因此患病者都被逐出社会团体之外。
在耶稣的时代,法律严禁癞病人进入耶路撒冷,以及一切被城牆围住的城市之中。虽然他们被许可在其他地区逗留,但是必须自己独处,不准和任何人接近。癞病人若被治癒,必须由司祭检验真伪,凡被检证为真实康复的人,应按照梅瑟法律所规定的献上供物牺牲,而检验与献祭之处只能是耶路撒冷的圣殿。
【谷一41】耶穌动了怜悯的心,就伸手抚摸他,向他说:「我愿意,你洁净了罢!」
﹝註解﹞ 癞病人的请求「你若愿意,就能洁淨我」,并不是说耶稣协助人的态度是有选择性的,而是表达一个「活死人」对于神性的医治和救援力量的信心。耶稣的答覆:「我愿意,你洁淨了吧!」也是相同的意思。福音指出耶稣动了「怜悯的心」,这是耶稣面对世人常有的态度(谷六34,八2)。
耶稣伸手抚摸癞病人的动作,在经文中当然是传达治癒力量的行动;但是这个动作更有超越经文层面的意义:耶稣不怕因触摸癞病人而被感染为不洁,象徵祂对这条法律的批判,祂愿意打断现实生命中一切不公义的藩离与隔阂,使(癞病人所遭遇到的)一切歧视与不平之待遇得以破除(参阅:肋十三45-46)。
【谷一42-44】癩病立时脱离了他,他就洁净了。然后耶穌严厉警告他,立即催他走,并向他说:「当心! 什么也不可告诉人,但去叫司祭检验你,并为你的洁净,奉献梅瑟所规定的,给他们当作证据。」
﹝註解﹞癞病人立刻得到治癒,外在的证据就是他「洁淨了」。耶稣在这个事件之后「严厉警告他,立即催他走」!这个反应似乎令人难以理解,其意义可能在下一节经文中得到解释:直到他被司祭检验并证明为洁淨的之前,这个被治癒的癞病人应该保持沉默。当然,他不应告诉司祭是谁治好了他,耶稣只是命令他满全法律上的规定。司祭拥有正式检验的职权,他所验证的洁淨便是耶稣奇蹟性治癒癞病的证据。
【谷一45】但那人一出去,便开始极力宣扬,把这事传扬开了,以致耶穌不能再公然进城,只好留在外边荒野的地方;但人们却从各处到他跟前来。
﹝註解﹞被治癒的癞病人不顾耶稣的命令,极力宣扬这个奇蹟事件,这样的衝突应该是福音作者的刻意安排。作者藉著这种表达方式使读者注意到,欲正确了解耶稣的默西亚性使命和身分,必须考虑到祂的整个生命历程,包含祂的苦难、死亡和复活。耶稣生命中的单独事件,不论多麽的轰动或引人注目,都应在这个整体性视野之下来了解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