三月二十七日
四旬期第四主日
圣路加福音 9:1-3, 11-32
﹝註解﹞经文脉络
这个主日的福音是基督徒最熟悉的圣经故事之一:“浪子回头”的比喻。经文的一开始首先叙述耶稣讲述比喻的场合和原因:虔诚的犹太人一向避免和税吏以及罪人接触,耶稣常常和税吏以及罪人结交往来,甚至和他们同桌共饮,法利赛人和经师们因此而责怪耶稣。
面对法利塞人及经师的批判,耶稣讲述了三个含有相同主题的比喻:遗失或找到、迷失或寻回、邀请大家一起欢乐。前两个“亡羊”和“失钱”比喻的结构和主题是完全平行对应的,第三个“浪子回头”的比喻,虽然和前两个比喻主题相同,但是在结构上和思想发展上却是独特的,教会邀请信仰团体在这个主日的聚会中一起聆听这个比喻(路十五11-32)。
就内容而言,这个基督徒耳熟能详的比喻可分为两个部分(11-24、25-32),但是却是一个完整合一的叙述,整个故事的重心以及高峰是在于父亲充满喜乐的接纳悔改的儿子。
【路十五1-3,11-12】眾税吏及罪人们都来接近耶穌,為听他讲道。法利塞人及经师们窃窃私议说:「这个人交接罪人,又同他们吃饭。 」耶穌遂对他们设了这个比喻说:「一个人有两个儿子,那小的向父亲说: 父亲,请把我应得的一份家產给我罢! 父亲遂把產业给他们分开了。
﹝註解﹞分家产
比喻中一共有三个人物:父亲和两个儿子。父亲大概是农庄的主人,拥有相当大的家产以及许多雇工为他工作,年纪较小的儿子应该尚未结婚,大概是17-22岁之间,他要求父亲把他应得的一份家产给他。所谓应得的家产就是指“遗产”,小儿子在父亲尚存活之时要求父亲将“遗产”给他,当然是应该遭受指责的行为。
【路十五13-16】过了不多几天,小儿子把所有的一切都收拾起来,就往远方去了。他在那里荒淫度日,耗费他的资财。当他把所有的都挥霍尽了以后,那地方正遇著大荒年,他便开始穷困起来。他去投靠当地的一个居民;那人打发他到自己的庄田去放猪。他恨不能拿猪吃的豆荚来果腹,可是没有人给他。
﹝註解﹞离家、堕落
小儿子得到了家产之后立刻离家出走,在远方荒淫度日耗尽了全部资产,因而变成相当穷困。就一般人的眼光来看,小儿子的行为当然是应该遭受严厉谴责的。他由于耗尽了一切财产而穷困潦倒,生活难以为继,在不得已的情况下不得不投靠外邦人,帮他们牧放猪群,期望至少可以得到猪食裹腹。比喻非常生动的描写小儿子窘困的情况,不仅说明他连这样的要求也得不到满足,同时也象徵他的宗教生活上也彻底地沉沦。
【路十五17-19】他反躬自问:我父亲有多少佣工,都口粮丰盛,我在这里反要饿死!我要起身到我父亲那里去,并且要给他说:父亲! 我得罪了天,也得罪了你。我不配再称作你的儿子,把我当作你的一个佣工罢!
﹝註解﹞内心的悔改
生活上困苦的境遇使他反躬自省,瞭解到自己的现况以及与父亲的雇工之间的强烈对比,父亲的雇工都口粮丰盛,而他自己却濒临饿死的威胁。于是他内心急迫地决定,与其饿死外邦的异乡,不如回到父家,他也知道应该向父亲认罪,就如同他也得罪了天主一样,他自认只配成为父亲的雇工,因为他已经妄用了儿子的权利,也因此丧失了作儿子的权利。
【路十五20-24】他便起身到他父亲那里去了。他离得还远的时候,他父亲就看见了他,他动了怜悯的心,跑上前去,扑到他的脖子上,热情地亲吻他。儿子向他说:父亲,我得罪了天,也得罪了你,我不配再称作你的儿子了!父亲却吩咐自己的僕人说:你们快拿出上等的袍子来给他穿上,把戒指戴在他手上,给他脚上穿上鞋,再把那隻肥牛犊牵来宰了,我们应吃喝欢宴,因為我这个儿子是死而復生,失而復得了;他们就欢宴起来,
﹝註解﹞父亲(对小儿子)的宽恕与接纳
他立刻将思想付诸行动,起身回到父亲那裡去。比喻的重点转移到父亲身上,他所表现的态度令人大为惊讶:父亲在儿子还离的很远的时候就看见了他,立刻动了怜悯的心,向他跑去。在中东和近东地区父亲跑向儿子,特别是跑向犯罪的儿子是极不寻常的事,而这个父亲更拥抱、亲吻这个因著牧放猪群而已成为不洁的儿子。这行动是最明显的宽恕记号(参阅:撒下十四33),以及父爱最深刻的表达。面对父亲这样的行动,儿子承认自己的罪过,表达真心的悔改。
父亲拥抱及亲吻儿子的肢体语言已经充分表达了他的宽恕,甚过一切具体的语言,因此福音只叙述了父亲吩咐僕人们,给小儿子穿上袍子、戴上戒指,这些行动更具体说明他对这位浪子的接纳。父亲更要求僕人们准备宴席,邀请全家一同欢乐,并且说明举办这个欢乐宴会的双重理由:这个儿子本已(由于罪恶)而死亡,但却(经由父亲的重新接纳)得到重生;原已(犹如亡羊和失去的达玛般)迷失,现在则被重新寻回。
【路十五25-30】那时,他的长子正在田地里,当他回来快到家的时候,听见有奏乐及歌舞的欢声,遂叫一个僕人过来,问他这是什麼事。僕人向他说:你弟弟回来了,你父亲因為见他无恙归来,便為他宰了那隻肥牛犊。长子就生气不肯进去,他父亲遂出来劝解他。他回答父亲说:你看,这些年来我服事你,从未违背过你的命令,而你从未给过我一隻小山羊,让我同我的朋友欢宴;但你这儿子同娼妓耗尽了你的财產,他一回来,你倒為他宰了那隻肥牛犊。
﹝註解﹞气愤的长子
故事发展至此才介绍另一个角色登场,他是一直留在家中辛勤工作的长子,当这些事发生之时,他正一如往常地在田间工作。他由田间回家时,发现家中正不寻常地举行欢乐庆典,透过询问僕人得知,这是父亲为庆祝弟弟返家而举行的盛典,他气愤地不愿进入家中。长子的反应和父亲的态度形成强烈的对比。
父亲出来邀他一起欢乐庆祝,在当时社会背景中,这一样是一个不寻常的举动。这个气愤的长子却仍激烈地为自己的态度辩驳,甚至没有按照礼数先称呼“父亲”,而直说“你看!……”长子述说自己多年来忠实服务父亲,从未违犯任何诫命,却没有得到任何特殊的奖赏,并以此强调他和父亲另一位犯罪跌倒的儿子间的对比。他甚至不愿称自己的弟弟为“兄弟”,只称“你的这个儿子”却得到如此的恩待。
【路十五31-32】父亲给他说:孩子! 你常同我在一起,凡我所有的,都是你的;只因為你这个弟弟死而復生,失而復得,应当欢宴喜乐!」
﹝註解﹞父亲(对大儿子)的宽恕与接纳
父亲毫不介意自己遭受攻击,仍然称呼长子为“孩子”!他首先提醒这个孩子所忽略的恩宠:“一直和父亲在一起,拥有父亲全部的资产”;其次说明他们应该欢乐庆祝的理由,因为他的弟弟“死而复生,失而复得”。
﹝註解﹞综合反省
许多人称这个比喻为“福音中的福音”,认为这个比喻是表达耶稣(天主)的爱最美丽的故事,在历史中它一直是艺术家最喜爱的题材之一。对每一个基督徒读者而言,这个文学上的杰作是天主的话,艺术家们更以他们的灵感与才华,助人更深入领悟这个故事的内涵。
整段故事精彩紧凑,情节环环相扣,不论就形式或内容而言,都极易使得读者产生共鸣,并和故事中的某一个角色认同。整个比喻促使人们瞭解耶稣的生活态度,同时也揭露了耶稣的对手们气度狭窄。父亲的完美的仁慈形象,更是越过耶稣直指天主,耶稣是天父的代表,每一个罪人都可以期待并依靠天主的仁慈怜悯。
﹝注解取自林思川神父之笔﹞