九月十六日
常年期第二十四周 星期四
教宗圣高尔乃略及圣西彼廉主教(殉道)(纪念)
圣高尔乃略于公元251年,任罗马教会主教,竭力攻斥诺威森异端,并得圣西彼廉协助,一起坚持:背教者必要严格履行长期补赎后,才得重新被教会接纳;此举加强了教宗的领导权威。后被皇帝加禄放逐,于253年9月14日去世。他的遗体被移葬于罗马加利斯都地窟中。
圣西彼廉于公元210年左右,在迦太基的外教家庭出生。他曾任律师;约于246年,回头归正,成为著名的圣经学者,不久后晋铎;于248年任迦太基主教。他在教会多灾多难之秋,以圣德、事工和著作,捍卫信仰,为主作证,振兴教会纪律,成为当时非洲教会的领袖。他是基督徒拉丁作家的先驱。
在华肋良皇帝迫害教会时,他于258年被捕,被迫祭神,但圣人坚拒,终被判充军;于258年9月14日被斩首,为主殉道。
圣高尔乃略与圣西彼廉的殉道时间,相差五年,但因同月同日,况且他们彼此团结,故教会在同一天纪念他们,而他们的名字,也同列于罗马感恩经裡。
圣路加福音 7:36-50
【路七36-38】有个法利塞人请耶穌同他吃饭,衪便进了那法利塞人的家中坐席。那时,有个妇人,是城中的罪人,她一听说耶穌在法利塞人家中坐席,就带著一玉瓶香液,来站在衪背后,靠近衪的脚哭开了,用眼泪滴湿了衪的脚,用自己的头髮擦乾,又热切地口亲衪的脚,以后抹上香液。
﹝背景註解﹞古时犹太人坐席的姿势,乃是侧身斜卧在榻上,头部靠近餐桌,把双脚伸向背后,因此别人挨著脚,并不会搅扰到正常的用餐和对话。
﹝註解﹞「靠近衪的脚哭开了」含有谦卑、悔改和感激的意思。
「抹上香液」象徵向耶穌所作馨香的奉献。
信徒原都是「罪人」;凡真正认识自己是罪人蒙主恩的,总会感激主、爱主,并把自己献上给主。
【路七39-40】那请耶穌的法利塞人见了,就心里想:「这人若是先知,必定知道这个摸他的人是谁,是怎样的女人:是一个罪妇。」耶穌发言对他说:「西满,我有一件事要向你说。」西满说:「师傅,请说吧!」
﹝註解﹞西满认为只有那女人是罪人,他自己不是,并且怀疑耶穌大概不知道她是个罪人。
「耶穌发言对他说」本句在原文应为『耶穌回答他说』,就是回答西满心里的咕嚕(参39节),表明祂无所不知。
【路七41-43】「一个债主有两个债户:一个欠五百德纳,另一个欠五十。因为他们都无力偿还,债主就开恩,赦免了他们二人。那么,他们中谁更爱他呢?」西满答说:「我想是那多得恩赦的。」耶穌对他说:「你判断得正对。 」
﹝註解﹞『债户』表明世人都因犯罪亏缺了天主的光榮(罗三23);『两个』暗示西满和那妇人都是罪人,都是主的债户,都需要祂的赦免。
「他们中谁更爱他呢?」耶穌的问话,并不是说爱是得开恩的原因,乃是说爱是得开恩的结果。
【路七44-46】衪遂转身向那妇人,对西满说:「你看见这个妇人吗? 我进了你的家,你没有给我水洗脚,她却用眼泪滴湿了我的脚,并用头髮擦乾。你没有给我行口亲礼,但她自从我进来,就不断地口亲我的脚。你没有用油抹我的头, 她却用香液抹了我的脚。
﹝背景註解﹞当时犹太人设筵招待客人,最起码的礼仪乃是:(1)在客人进门时,主人命僕人备水给客人洗脚;(2) 行口亲礼(参45节);(3)用油给他抹头(参46节)。
【路七47】故此,我告诉你:她的那许多罪得了赦免,因为她爱得多;但那少得赦免的,是爱的少。」
﹝註解﹞本节很容易叫人误会,以为爱得多的就多得赦免,爱的少的就少得赦免。但耶穌的意思刚好相反,这里乃是说,因为她爱得多,就证明她得的赦免多;至于那爱的少的,则证明他得的赦免少。爱的多寡,不是我们蒙赦免多寡的原因,而是我们蒙赦免多寡的后果表现。
对自己罪的觉悟少的人,就不觉得需要主;对自己的罪觉悟越深,越觉需要主的救恩,因而爱主的心也就越多了。
【路七48-50】耶穌遂对妇人说:「妳的罪得了赦免。」同席的人心中想道:「这人是谁? 他竟然赦免罪过!」耶穌对妇人说:「你的信德救了妳,平安回去吧!」
﹝教理1441﹞唯独天主能宽赦罪过。由于耶稣是天主子, 祂论及自己时说:「人子在地上有权柄赦罪」(谷 2:10),并施行这神圣的权柄:「你的罪赦了」(谷 2:5;路 7:48)。此外,祂依据祂天主性的权能,把这权柄赐给人,使他们能以祂的名赦罪。
﹝註解﹞『平安』乃是罪得赦免以后所产生的心境。它不是环境的平安,乃是一种心境的平安(参若十六33)。